思想的政治性

作者:蜜桃君 分类: 人物:屈指风流已是明日黄花 发布于:2005-11-25 13:18
   鲁迅在《狂人日记》里有一段极具经典价值的描写:“我翻开历史一查,这历史没有年代,歪歪斜斜地每叶上都写着‘仁义道德’四字。我横竖睡不着,仔细看了半夜,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,满本都写着两个字,是‘吃人’!”
   《狂人日记》成为经典,根本原因不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,而是其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。相反,不具有这一功能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诗集,胡适的《尝试集》早已失去了影响力。人们也许很难相信,《狂人日记》和《阿Q正传》乃至古典四大名著,但凡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成为经典的,一旦失去了意识形态的功能,经典也就渐渐不再是经典了。
   我们向往中立的超越政治的知识和思想,但人文学科却总是渗透着政治意志。萨义德(Edward Said)认为“真正”的知识本质上是非政治性的,但福柯(Michel Foucault)说的一段话更真实:“哲学家,甚至知识分子们总是努力划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,把象征着真理和自由的知识领域与权力运作的领域分隔开来,以此确立和抬高自己的身份。可是我惊讶地发现,在人文科学里,所有门类的知识的发展都与权力的实施密不可分。……所以人文科学是伴随着权力的机制一道产生的。”
   邓小平在1989年11月会见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尼雷尔时说:“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。所谓没有硝烟,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。” “没有硝烟的战争”、“和平演变”其实就是指思想战争。而且当今时代,这种战争无孔不入,任何地方都是战场。
   举美国为例,美国通过其民主制度、人权思想和法律体系等各种载体,逐步取得广泛的认同。肯尼斯说:“美国宪法也许是以往二三百年里最伟大的社会发明。”(《宪法与一七八七年政治领域的一种创造性突破》,肯尼斯·汤普森编:《宪法的政治理论》)不论这句话是否中肯,美国宪法的确对全世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这种影响来自认同,美国用它的意识形态对全世界做了一番思想政治工作。

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。

0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*标注


Ɣ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