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介西学第一关

作者:蜜桃君 分类: 哲学:点破不稽之论三言两语 发布于:2006-8-8 20:44


  2006-08-08  星期二

中国哲学令人不满的原因在哪里?现在我来解答一下,借用庄子的话:“予尝为汝妄言之,汝以妄听之。”

大家显然对中国哲学的现状是不满意的,研究哲学的人好像都跟死了一样无声无息。所以,当北大哲学系主任站出来说:“最近半个世纪(1956-2006)北大哲学系出了很多(不下二三十位)比五四前后的哲学家更高明的哲学家。”这不啻是惊世骇俗的豪言壮语!当然,你北大哲学系主任可以这么认为,五四前后的哲学家大多徒有虚名,非常浅薄。而现在的北大哲学家基本上非常深刻。但是,说大话并不算本事,能教人信服那才是本事。现在众人连一个哲学家的影子还没见识过,甚至连照本宣科都常常出错。移译的西方哲学著作也教人如坠云雾,反而比不上三流小说的影响力。难道这都是老百姓浅薄,只有你们几个教授高深?

中国哲学的不振,内在原因是传统哲学被抛弃,西方哲学又没有真正引进来,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表面繁荣。搞西方哲学的比较有优越感,好像西方哲学毋庸置疑就是比中国哲学好。但也不要忘记,外来哲学只有和固有哲学融契相化,才能保存势力扎下根来,并推动中国哲学的改造和发展。(像当年佛教传入中国,佛教哲学对中国哲学的推动,进而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。)而用你们这种文辞不通的语文来移译西方哲学原著,这第一步就做得很失败!你们翻译是为了什么?如果只是给你们圈子里几个同行看的话,那就别译了,他们也能看懂原文。如果你想给更多的人看,那就请译成真正的汉语,而不是鬼语。

这个问题在古代也受到过关注,如《后西游记》第二十四回文明天王曰:“佛家经典,虽说奥妙,文词却笨而且拙,又雷同,又坚涩,怎算得文章!”

方浚师《蕉轩续录》卷一曰:“佛氏入中国稍后,而其术最奇;其闳诡玄奥,老庄不能及之。然而世之学者常喜观诸子之书,至于佛氏之说,非笃好者,多置不省。何哉?岂非诸子之文足以说人,故人尤好之邪?佛氏之意盖亦深远矣,惜其译之者不能修其辞也。以其所言之详,使有能文者译其辞,命文措制,与诸子相准,虽阻遏诸子而行于世可也。”

这句“佛氏之意盖亦深远矣,惜其译之者不能修其辞也”让我感触很大,我认为今天的译者也应该好好“修其辞”,首先把这个基本功做好,比多写几本解释性的书更重要。


网友评论:我要评论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08 16:18
gothereli
虽然说翻译有些问题,但是西哲本身就比较晦涩,连老外的百姓也不原意看。西哲是体系化的,动辄一座大厦,注重术语和逻辑性。而且不借助于日常生活进行打比方地解释,想读懂,难。想让大众接受,只能是取其意而简述,成了哲学科普了,呵呵:)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09 08:40
一一的空间
是诶,动不动就搞得象天书一样,我们这些外行人谁会有兴趣读啊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09 14:42
hwf1982
其实还有个语言的问题,如果哲学全用直白语,或译者将外文译成真正的汉语,那么汉语会不会进化的速度放慢?
建议直白与深奥语并行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09 15:18
陈琛
评论人:gothereli 评论日期:2006-8-8 16:18

虽然说翻译有些问题,但是西哲本身就比较晦涩,连老外的百姓也不原意看。西哲是体系化的,动辄一座大厦,注重术语和逻辑性。而且不借助于日常生活进行打比方地解释,想读懂,难。想让大众接受,只能是取其意而简述,成了哲学科普了,呵呵:)
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
玄奘“西天取经” 道元“空手还乡”

在佛教里面一直有两个派别,一派注重文本的,潜心翻译和研究佛教典籍,像唐玄奘西天取经,带回大量经书,进行翻译和研究,对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作过很大贡献。但另一派更讲究“以心传心”,像达摩创立禅宗,“不立文字”。后来又内部分为“渐”、“顿”二派,其中以慧能“顿悟成佛”影响更大。还有日本的道元禅师,经如净指点,悟“只管打坐,身心脱落”的禅髓,空手还乡,不带一卷一宗。
哲学本身有多种形态,其实也不必太注重这个名称。想思考就思考,想研究就研究,何必要定义什么是哲学思考,什么是哲学研究?哲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变化,在不同的时期,在不同的地域,都有不同的研究对象。康德说:“哲学思维(philosophization)重于哲学(philosophy)。”米尔斯(C.W.Mills)提出“社会学的想像力”,如果套用康德的话,社会学的想像力也重于社会学。
哲学本身就不是专业,不像其他科学只需要少数人知道,然后做出具体的成果。但哲学(尤其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哲学)却是关于人的学问。我们知道,英语里“博士”是Ph.D,直译过来是“哲学博士”,(也有人戏谑说Ph.D就是“永久性大脑损坏”,Permanent Head Damage!)既然所有的博士都叫哲学博士,说明哲学并不是专业。
中国和印度哲学偏重思考人生问题,以获得生死智慧。西方的哲学相对远离人生,以形而上学和知识论为主。可能对于不同的领域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方式。笼统要把所有哲学都普通化、平民化,也是偏颇的。
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09 15:36
陈琛
论人:hwf1982 评论日期:2006-8-9 14:42

其实还有个语言的问题,如果哲学全用直白语,或译者将外文译成真正的汉语,那么汉语会不会进化的速度放慢?
建议直白与深奥语并行
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中国人有自己的审美习惯和表达习惯,虽然很多传统已经断了,但这种习惯却仍然潜伏着。这也是文言文和诗句容易打动人心的原因。在清末民初,梁启超等人的文章就是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,很有影响力。
现在的翻译体不是真正的汉语,译者可能连最起码的汉语知识都没有。拿汉语与英语的区别来说,英语重结构,汉语重语义;英语多长句,汉语多短句;英语多被动,汉语多主动;英语多代词,汉语多名词。
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09 16:07
果新
o bi sao.
l la so.
回复 黑名单 删除  2006-08-17 21:06
陈琛
☆中国古代也有注视语言的哲学家,如惠施、公孙龙,但这种哲学最终还是与中国文化的“深层结构”不符(姑且这么说)。而庄子、慧能这样的哲学家能引起广泛的共鸣。惠施与庄子曾经有关于“庄子是否能够知道鱼的感觉”这个著名对话,庄子认为自己和鱼都是生命体,因此可以通过一种同情和感应的作用,体会到对方的快乐。甚至,对方即使不是生命体,而与宇宙万物相通,万物一体,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。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到: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” 李白《古风》:“桃花开东园,含笑夸白日”。李商隐《判春》:“一桃复一李,井上占年芳,笑处如临镜,窥时不隐墙”。这些都是中国人常有的思维方式。而惠施却思考鱼怎么传达信息给人,认为必需明确的语言才能沟通,这种态度就是属于现在所说的科学态度。庄子认为通过直觉就可以沟通,他在书中塑造的朋友有个特点,就是“路遇,目视而笑,莫逆于心”。人与人的交往,心领神会是最高境界。(陈琛:《艺术化的深层结构》)
所以呢,我们现在知道的著名哲学家、深受影响的哲学家,也是古人评选出来的,同时也培育着后来的哲学家。引介西方哲学能否改变中国人的思维,这个还是未知数。容我大胆预测,多数是改变不了的,而且这种深层结构即使要改也要极为漫长的过程,不是你我所能够看到的。

本文 蜜桃君成长记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转自蜜桃君和文章链接。

0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必填项已用*标注


Ɣ回顶部